1984
- 标题: 1984
- 原作名: Nineteen Eighty-Four
-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 出版时间: 1949
书评
必读经典。
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然而思想永不消弭。
如果有一个画面可以来描述未来,你将会看见一只皮靴踩在一个人的脸上,不是只踩一下 —— 而是永远地那样踩着。
我曾在 V 字仇杀队的影评中说,浪漫是奴役的救赎。1984 用精心设计的严酷看似摧毁了这点,然而,希望永存。
1984 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没有惊心动魄的转折,只有逐步迈向死亡的纪实。正如书中的一句话所言,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书中的每个被统治者,都已经死了。
当温斯顿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时,老大哥们已经在诱捕、改造、审判和枪毙一条龙服务了。
书中所描绘的大洋国,是美国和英国的联合体,是比希特勒的德国和斯大林的苏联更加可怖的存在。
当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权力本身,当一切政治活动都为了对人本身进行控制,那么一切真实和虚无的边界都将抹去。人们在极端痛苦中求生,老大哥们在享受权力带来的无上快乐。
老大哥们想剥去人性中所有美好的部分,只余下仇恨、恐惧和痛苦。人们不再有深沉而复杂的哀恸,也不再有浪漫和爱。
温斯顿自认为的底线是爱,只要他还有爱,那么他们就没有赢。但是小说第三部分,极权者利用每个人心中最深处的恐惧,轻易摧毁了温斯顿的爱。爱是V字仇杀队中,那位启发了 V 的女孩所最后保有的东西。这东西,被轻易摧毁了。
温斯顿没了爱,当然对老大哥也就没了恨。爱被杀死了,那么对老大哥的感情是爱是恨又有什么区别呢?
是啊,在真正的苦难来临之时,当人就是苦难的制造者时,任何希望看似都将不复存在。
那么极权到来时,反抗的希望在哪里呢?
书中提出了几种极权者倒台的可能性,当然,老大哥们从根子上消去了这些。战争是虚假的,自然没有外国势力。人们没有了独立思想,自然也就没了内部暴动的可能。权力交接时,开明的领导也许能打破极权。然而老大哥是假的,权力掌控在整个体制之手,也就不存在交接了。
老大哥们怎么摧毁反抗的可能性呢?
事实上,对老大哥们来说,有能力觉醒的受过教育的人最受忌惮, 需要进行大力的思想灌注。当然,从根子上摧毁教育人的教育,建立一套服从性的教育体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于孩子来说,没什么比愚蠢和仇恨更有吸引力的了。
对于接受过人的教育的旧人们来说,也有办法。一旦人没有了自由思考的时间, 精力和资源, 那么这个人对老大哥来说也就安全了,这也是希望不在底层的原因。
对于中产是最可悲的, 他们要么被逼迫到忙成非人, 要么谨小慎微, 要么直接死去。独立的思想是一切的希望, 而启发民智是最不被允许的行为。
唯一的希望是暗自传承, 不惧牺牲的思想火种。但是多少人在经历极端残忍的,针对特定人的毁灭后,还能再保有这些思想呢?
控制人的最后,也是最极端的方法,就是控制人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是无法隐藏的,他可以不说,他可以不表现出来,但是他没法控制自己不说梦话,没法控制自己不受别人吸引(就像辛德勒的名单中那位纳粹军官被犹太女仆吸引)。所以对思想的钳制,终将无所不用其极,终将把人变为被仇恨和恐惧吞噬的野兽。
但是我想,真正的希望在复杂性,在 chaos。
这一套极端的思想控制体系本身就是其最大的问题。
在控制论大行其道的上个世纪,人们相信控制的能力是无穷的。自然可以控制,社会可以控制,人的思想咋就不能控制?
不能,人连最简单的三体运动都预测不了,更不用说控制。
一个高度精密、复杂、极端的控制系统,必在其内部蓄积着摧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更何况人的思想本身就充斥着复杂和混乱。
如果极权真的到来,我也相信希望孕育其中。毕竟,就算所有人的反抗可以被消弭,但客观世界的腐化是没法被停止的。
资源在耗尽,物种在灭绝,地球在缓慢但是不可逆转地走向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状态。权力的快乐是建立在对人的摧残之上,人没了,还怎么快乐?对思想的钳制必将导致创新的消弭,没创新了,还怎么生存?
唱着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渔夫,在面对渺沧海之一粟的无力时,是否会在梦中惊醒,冷汗淋漓?
希望永存。
Chat: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