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富靠勤,大富靠命。 —— 导师

人的身体和思维, 如同质量较大的飞轮一般, 都会缓慢的改变状态.

我认为人的精力如同肌肉一般,每个人都存在基因决定的上限,但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才能逼近上限。

同时,生活的一切都在消耗精力,除了睡觉以外,不存在某样事物可以补充精力。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尽可能的达到精力的高效利用以及逐步超量恢复精力。

为了长久的达成某个目标, 例如身体健康或者博士毕业等等, 可以充分利用惯性, 将任务或者目标分配到每一天. 保证不管自己当天的状态如何波动, 长期来看都会有稳定的产出.

日常的小习惯, 如定时起床、一日三餐、定时与朋友保持联系,可以在不确定性极大的生活中,给自己控制感。从而作为锚来稳定自己的情绪。

在面对长期的复杂工作,以及慢性的压力时,将大任务进行分解,保持一定的生活节律,就可以让自己逐渐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与生活。

同时注意到,对于现代的任务,大多复杂艰巨,此时真正有限的并非是时间,而是注意力。而且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切换是需要消耗精力的,那么保持自己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就很有必要。有人给出了一个经验公式,48个小时,4件事,轮流做。

物归原处 只做一次

体现在生活的物品之上,为物归原处的思想。尽量减少处理信息所需要的次数。

不仅是用的物品,还包括工作中产生的资料和信息,大量的邮件或者聊天记录,重要的事务等等。

核心的哲学:“马上处理后放回原位

物归原处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自己的决策成本,减轻自己的思维负担。

人们习惯于用完物品后随手放置,这样就永远不会思考这件物品应当如何收纳。同样的,如果工作中经常会有突发的打扰,很容易抛到脑后或者影响分不清主次。

微调生活中各个事项的优先级,优先做那些只付出一点小行动可以持久的带来收益的事情 [2]

反面

如同旋转的飞轮会受摩擦力的影响而逐步停止,如果自己不刻意地给生活节律一定的压力,那么人会逐渐的开始趋于无所事事。

但是压力不可太大,需要留有余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超越计划的,需要自己随机应变。

小习惯

  1. 每日健身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长久坚持
  2. 生活中需要定期完成的琐碎的小事,记到清单之中定期提醒
  3. 将大任务拆解到每周,降低自己每天的决策成本

物归原处

  1. 每日清空自己的收件箱
  2. 每天早晨安排自己一天的工作,突发事务快速丢到滴答清单中,不做紧急的事
  3. 将自己做的事情按照项目分门别类的进行归档
  4. 每天的工作结束后,将自己的桌面保持整洁
  5. 用完东西后放回原来的地方
  6. 未完成的任务需要放到滴答清单中进行提醒

参考阅读

  1. 焦虑自救指南:4个巨有用的实操性建议
  2. 4条提升生活满足感的技巧
  3. 发现每个东西只碰一次真的能节省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