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 标题: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 原作名: Reading Lolita in Tehran: A Memoir in Books
- 作者: 阿扎尔·纳菲西 Azar Nafisi
- 出版时间: 2003
这是一本回忆录,一位离开伊朗的女教授回忆她和几位女学生在家里开的小小讨论班。
讨论那些伊朗的禁书,那些会出现在现代人必读书目的文学作品。
她们读洛丽塔,读出了那个悲惨的美丽女孩的粗粝与诗意,极富勇气的反抗,以及亨伯特的虚伪无耻和邪恶。亨伯特只想让洛丽塔成为他幻想中的那个形象,正如所有极权政府想让民众成为的那样。所以洛丽塔的反抗,就是最具生命力和勇气的赞歌。
是的,书中大段内容都是在写伊朗政府统治下,女性的悲惨境地。读着这些文字,仿佛置身于最可怕的噩梦。
极权最可怕之处,不在于抓捕审讯拘禁乃至杀戮,而是对日常生活最细微之处的掌控。比如,不让女人穿粉色的袜子。
极权主义者最严重的罪行,就是强迫人民,包括受害者,成为其罪行的共犯。
在讲盖茨比的时候,主题是梦想的幻灭。
整个伊朗,在追寻革命理想的时候,付出了极大的暴力和血腥。但那个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如同盖茨比一样自我毁灭。
我们可以在书中读到学生运动的失败,屠杀,大学里的文化革命组织,以及反抗的可能性的消失。
伊斯兰政权是无法将我们知识分子一笔勾销的。它逼我们转入地下,反而令我们更吸引人、更危险。
在那十年中,知识分子又为何被彻底抹杀呢?以至于拨乱反正后,才重新开始发言。
伊斯兰教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并不将异教徒视为人。
唯有统治阶级急声呼吁民众付出之时,这种沉默的反抗才有意义。我们无法公开说出心声,但我们可以用沉默来表达对这苛政的不屑一顾。
小说中的有些段落写的女学生在狱中的遭遇,他们在半夜里点名,被点到名的就被处决。那儿有个女孩,她唯一的罪过就是美若天仙。他们以莫须有的不道德罪名将她关进牢里一个多月,把她轮流交给每个警卫,不断强暴她。
有友人曾问:伊朗是如何倒退的,那么多受过教育,见过开放文明世界的女性,是如何接受自己重新被罩上黑袍的?
他们杀了每一个不听话的人。
现代小说中的反派便是这么诞生的:一个毫无怜悯心和同理心的怪物。欠缺同理心是这个政权的主要的罪恶。

Chat: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