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政策的思考
以下内容来自于我在群上的发言。
关键是如果只有高考上大学一个赛道,必然有人失败,双减也沦为形式主义。如何让不适合上大学的孩子依然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才是重要的。
是的,家长拼命鸡娃源自对落后的恐惧,以及被这种恐惧裹挟下的盲目从众。被鸡出来的娃娃们也还很难剩下多少创造力,心态也不健康。我认为教给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正确的价值观等等,更为重要。
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心态等等角度来看,双减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比如考倒数第一也没什么)
我和不少同学聊过,确实补课对成绩的提升非常有限,反倒是补课会把为数不多的学习热情和灵性消磨殆尽。
不少高考极优秀的同学,上了大学就不想学了,学累了。
双减减去的是内卷的补课赛道,说白了小初高的那点知识不值得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而且补课容易造成对不补课的同学的不公平,比如一些只有考试才用得到的应试技巧,完全没必要学习,却在疯狂补课的境地下变成了所有人必须掌握的技术。
可以类比一下,大家都在看电影,有人站起来了,别人就都得站起来才能看得到。
所以需要制定规则让大家不要站起来。
治本之策是让不同生态位的人都能有尊严,不必非要卷学历。治标之策就是制定规则不让补课,让赛道降温的双减。最糟糕的就是任由补课市场卷下去,吞没所有创新的可能,把人变成机器。
当时确实有不少人出身草根,凭借才华翻身的。但是过去三十年的经验,套用不到现在和未来。所以很多家长可能是在绝望的挣扎。
据我所知还是有不少底层的人借读书改变命运。只是这个叙事不能在持续下去了,蛋糕没再变大了。
改变命运不指挣扎出底层,而是指从吃不饱饭,到能住上房子养活孩子,能买车买房就更好了。
然而双减不一定能达到他的目的,实际上我朋友圈里那个补习班老师活得更滋润了。
参考阅读
- 教育减负、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公平
- 一篇北大发展研究院的论文,讲了双减实际上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Chat: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