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 (2011)
- 标题: 超脱 Detachment (2011)
- 导演: Tony Kaye
- 主演: Adrien Brody
- 语言: 英语
被徒劳和虚无折磨的灵魂,该如何得到超脱。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真的能帮上他们吗?
最终的解法,难道真的只有 detachment?
在乎才需要勇气
主角亨利去了一所社区高中当老师,这里大部分老师曾经都相信,自己能为学生做点事。然而现实却是,这里的孩子们都是“差生”,能让自己和别人活着就非常不错了。
I know how important it is to have guidance and to have someone help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world that we lived in.
父母在成为父母前应当考试,而非直接在家里开始实验。这些孩子们并非天生是坏种,而是被他们的父母和所处的环境摧毁了。
台湾将这部片子翻译为“人间师格”,我想是一个更贴切的译名。教师们本身就是一群不幸的边缘人,在徒劳和虚无中挣扎,却依然想着这群同样悲惨的孩子的救赎。

学校的心理医生面对这群自暴自弃的孩子,绝望的喊出这句话。
It’s so easy to be careless. It takes courage to take care.
然而面对同样困境的中国教师们,又有多少勇气能够真正的在意呢?我想大部分教师并不在乎,只要完成本职工作就好。
亨利在讲台上讲 1984,提到了双重思想,即使知道那些是谎言,依然选择相信。社会无时不刻在往我们脑袋里填充愚蠢,所以我们需要阅读和独立思考来保护自己的思想。
然而,面对生活的单调,价值的匮乏,如同被拉长的牛皮糖般索然无味的时间带来的残忍,面对毫无意义的老去和死亡,人又能建立起多强大的堡垒呢?
影片最后孩子们听闻亨利要离开学校,表达出的不舍,说明了亨利至少让这些孩子感知到了什么是美好。

想必这也是一些还未放弃理想,还在 take care 的教师所追求的微小火苗吧。
想到现在的教学环境,学生沉默地死去,大白天从教学楼上跃下,老师学生们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领导们还在在关注学生上课玩手机或者寝室打游戏,但是那些痛苦着的孩子们呢?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优秀的人见到的世界是美好而纯粹的,那些差生却被选择性的忽视了。
我们根本不知道那些处于边缘的孩子们有着什么样的生活,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这让我与亨利有了深深的共鸣,我们都想帮助这些孩子,可又什么都做不了。
无人超脱
影片中的所有人,无法被永远的救赎,也做不到一劳永逸的超脱。
亨利遇到了一个卖淫的小女孩艾丽卡,好心将其收留。他们的相处模式逐渐向父女转变。

亨利与艾丽卡相处的美好,也让他对母亲的回忆变的积极起来,这与他在医院看到老去的外公时,想到的糟糕回忆形成鲜明对比。
显然,外公对母亲做了什么,让母亲自杀了。亨利在学校拒绝了一位学生的示爱后,也意识到了自己不能继续这样和艾丽卡相处。
这让我想起了小说《黄花黄》,同样是被现代都市的无意义折磨的安铁,收留了十三岁的流浪女孩曈曈。小说最后有个糟糕的结尾,安铁和瞳瞳在一起了,犹如现代的洛丽塔。
我想起了中国性学家潘绥铭的一句话,采访小姐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是她们爱上你。一生中都没有人像你一样倾听过她们。
我想亨利也知道,他无法真的帮助艾丽卡,毕竟他怎么阻止女孩爱上他,他又怎么阻止自己爱上这个女孩?
We all need some things to distract us from complexities and reality, more or less to think about where that came from. No one wants to think about the struggle that it takes to became someone to get out of the sea of pain that, we all have to get out of.
万般不舍中,艾丽卡终究还是被送到福利院。
而亨利去看她时的拥抱,是全片最美的镜头。

也许有人会说,这一幕应该是亨利的想象。就像发生惨案之后,亨利在破败不堪空无一人的教室朗读诗歌时,想象中下面坐着都是学生。
毕竟,若是福利院真的有用,无家可归的艾丽卡又是如何沦为妓女的呢?
但是,不要忘了即使现实这般残忍,那所学校里那么多老师,依然坚持着怀有勇气,去在意学生。
艾丽卡虽然不能住在亨利家中,但亨利依然会常常去看望她。我相信,detachment 不会是唯一的宿命,爱和善良会是他们的救赎。
我们总要相信些什么,哪怕现实多么残忍,我也愿意相信美好。

Chat: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