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
在刚下过一场历史罕见大雪的十二月份,我们到了大连。
目之所及,尽是萧瑟的冬日景象。但在无人的海边,还有冷清的商业街深处,总能寻出这座城市的魅力来。
我所知的大连,是都市小说黄花黄的舞台。这小说还有一个名字,养个女儿做老婆,算是一本低配版的洛丽塔。书中的大连,夜晚杂糅着海风的宁静和欲望的躁动,人们总是慵懒富足,仿佛再离奇的梦都能实现一般。
踏上这篇土地,随便选的街道角落里就碰到了两位艺术家,看来这座城市骨子里确有些浪漫。
Day 1
大连建市一百多年,老建筑颇具俄式风格。机场所在的中山区建了非常多的广场,我们第一天下午就去了名为星海的一座。
出租车上,师傅热情地介绍着大连建筑的历史,城市的发展,俨然一位合格的导游。
广场上有非常多海鸥,也可以远眺星海湾跨海大桥。冬日海风如刀,游人稀少,落日时再去,很能拍几张美照。
- 喜鼎(星海广场店)海胆饺子蛮好吃的,就是价格有些贵,还有十块一个人的服务费。

Day 2
本来想去拍拍大连美术馆,发现小红书同款机位得站在大马路上,胆没那么大的我们就去了旁边的俄罗斯风情街。
街上没什么人,就连著名的俄罗斯巧克力都只卖10元一板。伪装二战老店的杂货店主,也只有气无力地应付我们。
街道最里头,开着一家熊孩子书店。看店内宣传,老板是一位版画艺术家。
店内都是他设计的版画、印章、明信片,我很喜欢他的战国武士猫,还有为大连设计的一套印章。版画平直的线条,黑白的色彩,却很能传达某种愤怒的情绪。

有趣的是,女友捡起一张大连摄影明信片,我辛辣地评价这摄影相当欠点火候。翻到背面一看,摄影明晃晃写着老板周科的名字。不知道正在帮友人盖章的老板听到我的评价是什么心情。
19年,搜狐网上有一篇关于这家书店的报道。那时候,店名还是沈小姐的店,店里有两个人,除了画版画的周科,还有他的伴侣,一位做木雕的沈小姐。店名的变迁,还有店主总是带着火星的话语,不禁让人猜想这四年发生了什么。
晚上我们转道去了另外一家文创店,大众点评都搜不到的,开在楼梯间的追风邮局。
老板是位很温柔的小哥,门口挂着一个小黑板,写着大连推荐的店,帮顾客盖起章来也十分严谨。

我们提了一嘴想去吃日料,没想到老板竟悄悄问了写在小黑板上的堀内亭有没有四人的位置,让我们能顺利订上最后一桌。真是猝不及防的温柔相待哇。
旅途中除了美景,不期而遇的人们也非常有趣,而这是常常不能被预先规划的。
- 海味当家,生蚝和扇贝很鲜甜,海鲜粥巨好吃
- 堀内亭,一家大阪人开的社区日料店,味增拉面味道不错,烤鳗鱼也好吃

Day 3
上午跑去跨海大桥最佳观景点,发现观景点和摄影点有非常大的差别。比如在观景点,想拍人和桥没有栏杆的合照,就得翻出栏杆直面悬崖。
我们跑到了下面一点的栈道,还是拍到了不错的照片,路上还碰到衔着树枝筑巢的鸟儿。
一年又一年,生生不息。

观景点下来,就是银沙滩公园。海边是黢黑而棱角分明的石头,远处阳光从云层间隙洒落,海面波光粼粼,一番冷峻却别有风味的景象。

- 金太阳海鲜烧烤,烤小黄鱼、土豆丝,还有必须强力推荐的疙瘩汤
Day 4
大连最后一个摄影地,渔人码头,有趣的是大部分照片都在码头对岸的菱角湾拍的。
小红书的帖子称此地为照骗,大伙儿兴致勃勃地来拍欧式小镇,结果只有150mm以上的长焦才能拍的到那些五颜六色的屋顶,手机镜头区区几十毫米根本没有办法。
现在感觉几天前下单的这颗相机镜头,真是今年最划算的消费。

菱角湾有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沿着堤坝前行,见到了不少钓鱼佬。

快要走时,回头一看,发现此情此景非常具有几何美感,遂摄影留念,谓之几何。
人生当如此,怡然自得。

- 午饭吃的艾尚和咖喱,咖喱猪排饭味道不错
Chat: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