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月亮和六便士
  • 原作名: The Moon and Sixpence
  • 作者: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W. Somerset Maugham
  • 出版时间: 1919

这是属于自由灵魂的故事,就像一群投向火焰的飞蛾。

为什么离经叛道的疯子让人害怕,因为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

书中的人物,与寻常人唯一的差别,就是在某个时刻选择了突破循规蹈矩温情脉脉的轨线,灵魂选择了自由。

灵魂的自由,与人无法改变的秉性带来的绝对不自由交织成了这个无奈的世界。

一部杰作。

长评

一个循规蹈矩了四十多年的男人,突然甩下深爱他的妻子和孩子,以及平凡而安稳的生活,不回头的离去。

书中对突遭打击的妻子描写的非常细腻。

“你要吸烟吗?”史特利克兰太太问我。

她四处张望着想找烟盒,可是没找到。

“恐怕没烟了。”

她突然泪流满面,匆匆跑出了客厅。

最深切的离别之苦,就是来自熟悉日常的破灭。妻子一点儿蛛丝马迹都没有察觉到,生活就被撕裂了。这便是生活的脆断,因为我们太容易把平稳的日常当作理所当然。

而这位男人的理由,只是他必须画画。

小说提出了一个永恒的命题,灵魂的自由,和无法改变的秉性带给人的绝对不自由,应当如何平衡?

那些人到中年,哀叹生活已经将自我掏空,属于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被磨灭,只剩下责任的人,到底该不该这样过下去,直到庸碌的死去。

小时候的我们,总会笃定地抱着某个念头,而且认为自己就是为之活着的。成年后,大多数人要么挣扎一下,要么就放任这些念头淹死在日常的苦海中。

但困在琐碎的日常中的人,偶尔转念一想,所有为之努力或奋斗的事物都将逝去,生命和生活本身一样毫无真正的意义可言,何不去追寻下灵魂的向往?

困于日常放弃自由,追寻自由抛开日常,哪种选择更高贵,这是永恒的命题。具体到每个人,那便只能是个人的信仰。

但不管如何选择,必将到来的衰老和死亡,都将是最终的回答。这也怪不得托尔金说,死亡是创世神给人类的礼物。

想起了《心灵奇旅》那部电影,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来到世上的意义,然而,影片最后揭示了真相,伴着每个灵魂而来的不是意义,而是spark,火花。

只要我们感受到了某种某种触动心弦的悸动,那便是真正属于自我的东西。我们可以去追寻年少的向往,也能去继续享受庸碌的日常,只要是源于自己内心的感受,那都是自我。不必用意义绑架自我,作出选择,然后好好感受就够了。

我想,史特利克兰的离开,就像剧版红楼最后,贾宝玉的离开一般。对过往的一切再无留恋,彻底地与自我的呼唤相伴。

妻子的愤怒也很能理解。你所珍视,并且认为他也在珍视的一切,原来从头到尾都不被他看重,这是比移情别恋更彻底的背叛。

小说描写的第二对夫妻则更加有趣。

如果史特利克兰夫妇的人生,是有天赋的两个灵魂各自找到了安宁,那么施特洛夫夫妇的命运,则是普罗大众的写照。

勃朗什压根就不爱自己的丈夫施特洛夫,而施特洛夫靠着恩情债和不断的赞美来苦苦维系这段虚幻的感情。

主人公对这对夫妻生活的印象有着前后鲜明的对比,温柔变成了忍耐,恬静变成了死寂,岁月静好变成了绝望牢笼。

这段故事可以说,是之前史特利克兰夫妇故事的有力补充。就算完全放弃了灵魂的自由,选择了家庭、责任或者旁人作为意义,那也改变不了终将到来的苦难。

毕竟,彻底舍弃自我,和彻底追求自我是两个极端,想要好好活着,而不像艺术家一般燃尽一切,只能靠在这两端好好走钢丝。

勃朗什选择彻底委身于史特利克兰时,也知道自己的下场,她同样宁愿死亡也要离开当前虚伪而痛苦的生活。最后,她选择自杀,想必也是看到了绝望的未来。

追逐了一场注定徒劳的幻梦,天赋平平,却被上帝残忍地赋予了发现别人天赋的能力,施特洛夫在失去一切后,终于想念起自己的老家,说出了如下的一场独白。

“世界残酷无情。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来到人世,也没有人知道我们会去往何处。我们必须谦卑处世。我们必须看到沉寂中的美。我们必须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不要让命运注意到我们。让我们去寻求淳朴无知的人的爱吧。他们的无知远比我们的知识更为可贵。让我们保持沉默,安心生活在属于我们的小小角落里,像他们一样谦恭温顺吧。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我想,他终究理解了灵魂的自由,与无法改变的秉性带给人的绝对不自由。

放下,两字重似千钧。

小说最后提到的那对夫妻,在荒岛上开辟出伊甸园的船长,宣称自己最终能够成功的因素,就是对上帝的信仰。

全书着力了人性的晦暗和复杂,让读者感到绝望后,抛出了田园牧歌或者信仰上帝的解决之路。

貌似冷漠的史特利克兰,最终被土人妻子的话感动的流了泪。面对麻风病,妻子不离不弃。

“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你去哪儿我也去哪儿。”

最后上帝平等的将他施予别人的苦难返给了他,他从英国的家中离开后一直高飞的灵魂,终究也面对了秉性带来的绝对不自由。

死状凄惨的他,最后一幅画除了家人,只有不懂艺术的医生看过,就被付之一炬。他至死都不在意旁人,只想追求至美的月亮。

而号称月亮只能远观,追求的是六便士的我们,何尝不是也在终将徒劳的追寻着自己的月亮。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