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莫失莫忘
  • 原作名: Never Let Me Go
  •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 出版时间: 2005

身处比大刘笔下更绝望的世界中,挣扎着的人们却有着更加细腻和璀璨的人性。

诺奖科幻,名副其实。

看过逃出克隆岛的人,想必一开始就能猜出来这个诡异的学校到底是干什么的。大护法里的那些花生人也有这部作品的影子。

在大号的集中营中,每个注定奉献一切的孩子被悉心的教育。然而,既然注定奉献,为何不干脆直接丢到监狱呢?

随着年龄的长大,他们学会了不去谈论注定悲惨的未来,学会了小心翼翼寻找极有可能是谎言的免死出路。窒息的绝望下,生命居然还在顽强的寻找出路。

也就东亚人能把这种绝望,和绝望下隐秘的挣扎,以及挣扎后更彻底的绝望写的这么传神。我们根本没像西方世界那般,深刻的反思纳粹,我们就走在纳粹的路上。实际上,我们什么都没反思,那么自然什么样的倒退都能发生。

毕竟随着我们的长大,会发现在这个壁垒森严,上位者予取予夺的世界,我们和这些只有器官有意义的人没什么两样。有人不拿我们当人,也希望我们不拿自己当人。在这样的世界里,把自己当人,好好的活着,继续挣扎,都是要鼓足勇气做的事。

真难啊。

小说最后,凯西和汤米为了再活三年,小心翼翼地带上最好的作品去找夫人。看到这里我简直想放声大笑,多么像挣扎着的我们,小心翼翼的陪着笑脸给上位人,万分谨慎地过着生活,就为了得到那些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结果发现就是个巨大的谎言。

为了维系那个小小的绿码,为了获得出城的通行证,为了能用银行卡和手机卡。甚至更久远的,为了洗去莫名背上的黑五类反革命。挣扎呵,又能如何?

“可能这只是一时的潮流,来来去去,”我说,“但是对于我们而言,这就是一辈子。”

我依然记得和人们讨论起疫情封控那三年,所有人突然变得小心翼翼和欲言又止的样子。像不像那些早就知道了自己就是为了捐献和死去而存在的克隆人们,刻意不去谈这个真相。

那是一场表演,一场实验,一次预告,我们都知道,但又能如何?

本书的译后记中,译者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克隆人不反抗,看到结尾的那个日期,写于2018年,我也就能理解作者的不理解了了。

两年之后,几个人能封死几万人的小区,人们在谎言和强权中苦苦挣扎,就为了维系着那个绿码。译者想必回头看看自己当初的疑问,就能有了回答。反抗了,又能如何?

石黑一雄作为在英国长大的日本人,很能体会这种精心编织的童年的消逝,以及人们徒劳挣扎的绝望。

但在手术台上苦苦等死,依然挂念着朋友的露丝;在绝望中四处奔波,想去换得三年与爱人相伴时光的凯西;那一笔一画描着注定徒劳的画作的汤米。哪怕反抗毫无意义,我们仍然在挣扎。

那些在封控中舍身也要相见的情侣,隔着铁丝网也要亲吻的新人,那些放弃一切未来,为了被烧死的冤魂挺身而出的学生和市民,那个笑着骑车,嘴里说着duty的身影。从来不会忘记,永远不会失去。

那我们凭借什么在挣扎呢?小说中悲惨的克隆人们,凭借美好的友情,凭借欲望的悸动,凭借不可抑制的好奇,凭借自己活过的那些年,和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都在那个手术台上,挣扎着想要活下去,却只能看着手术刀挥下,把我们的未来切走。

看到最后,我们才能明白莫失莫忘是什么意思。记住那些把我们当人的人,记住那些能把自己当人的时刻,不要失去为了活着的努力,不要失去对美好的追求。

莫失,莫忘,哪怕一无所有。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