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刀霜剑严相逼 —— 评姜萍事件
中专女孩姜萍,在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初赛中爆冷夺得全球第12名的好成绩,排在众多北大清华中科院甚至普林斯顿等海外名校天才之前。
作为一个除了竞赛圈外没多少人关心的赛事,并且之前也发生过非科班出身爆冷夺得好名次,这次事件的突然出圈就非常诡异。
各大官媒接力转发,甚至下沉到抖音快手,根据不同用户的背景和水平,这个故事很快有了不同的意义。
说来惭愧,我并没有关注这一竞赛,也不知道赛程如何。新闻一出来时,按照有限几次参加其它数学竞赛并拿奖的经验,我认为姜萍凭自己的能力名列前茅,应当是数学天赋的一次展露,还在群上感慨数学真是能出天才的学科。
之后,随着关于她作弊的各类言论又不断地出现,和我一样并没有了解初赛实际上是48小时开卷并且对合作做题几乎毫无限制的赛制的人,可能感到了某种被欺骗的屈辱,便开始对姜萍穷追猛打了起来。
实话实说,一开始我确实也感到了愤怒,主要是面皮挂不住,于是我也去核查了事实。
人们攻击姜萍的证据主要是一段赛事主办方达摩院的采访视频,姜萍在黑板上做了一道证明题,但是书写不太规范。随后对她的采访中,有些专业术语也磕磕巴巴。但这些事只能说明她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受过严谨漫长的训练而已。阅过大一数学作业的人都知道,这些孩子对于数学的记号相当不熟练且错漏百出,这还是严谨训练的结果。
已知的事实就这么多了,于是这件事很快变成了各个立场的人互相攻击。支持者希望姜萍和达摩院出来澄清,反对者希望他们出来道歉。
三联在质疑声音达到最高的决赛当天,发表了一篇对另一位多次入围决赛的大专生的采访,阿里数学竞赛里,一个四次考进决赛的专升本学生。在采访中,三联也以这位同学为例,隐晦的说明了网友们给出的多处 “铁证” 实际上都没看起来那么有说服力。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算的上是社会最后的底线和良心了,毕竟受过基本逻辑训练的人是少数,更不用说事实核查训练了。
我们能看到质疑的人是哪些,多是闲着无聊对数学一窍不通的网友,少部分人是参加过或者主业是数学竞赛的人。后者专业性可能很强,但同样受限于自己的背景让他们的发言也有偏颇。
如果说我的倾向如何,我个人愿意相信姜萍是热爱数学的,就算她这次不是自己做的,但也是被她别有用心的导师给坑了一次。
开卷竞赛且没设任何反作弊措施的竞赛,合作做题几乎是惯例,一个例子就是数学建模竞赛,参加竞赛又特别想获得名次的人,大致会加入各种群并看别人的思路,就连学校,也默许甚至鼓励这一点。
就算姜萍是合作做题,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在当前这个群情激愤的时候,人们不宜过多纠结,甚至当事人连出来澄清都不太好。
鲜花和掌声不是她想要的,那澄清后马上变成刀剑的反噬,是该她承受的吗?
如果这件事情非要找个罪魁祸首,那么最开始推波助澜试图扩大赛事影响力的达摩院,新闻素养一贯堪忧的各大官媒,以及在这件事情上要么寻找寄托要么宣泄情绪的人们,每一个都该承受代价出来谢罪。
但攻击这些人是危险的,攻击也许犯了错又非常弱小的姜萍是安全的。
于是两波人默契地开始攻击姜萍,而对深藏其后的真正罪魁视而不见。
魔幻,悲凉。
后记
文章写完一周后,北大数学黄金一代袁新意教授写了篇长文,直截了当的认为作弊的责任人是王闰秋,作弊方式是团队作案。姜萍应当是高中数学水平,甚至连高等数学的记号都认不全。
这与我之前的判断类似,但我没有细看视频,也不愿意花时间按照有限的事实推导最大可能的解释。我想袁新意教授也感到了愤怒,才花大量时间严谨又不失生动的在风口浪尖上写出这篇文章。
我们依然在实事求是的阵地上.
2024年11月3日, 阿里官方给出了情况说明,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关情况说明, 承认了王老师帮学生代做. 轰轰烈烈的闹剧花上了休止符.
“姜萍事件”,调查结果公布, 从官媒的标题来看, 官方是铁了心想锤死姜萍了. 真不要脸啊, 让个犯点小错的 孩子出来背锅. 那个该负大责的利用学生的王老师, 草台班子达摩院, 还有一群毫无素养的官方媒体就偷偷藏在幕后了.
臭不要脸.
参考阅读
Chat: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