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头脑特工队2 Inside Out 2 (2024)
  • 导演: 凯尔西·曼 Kelsey Mann
  • 主演: 艾米·波勒 / 玛雅·霍克
  • 语言: 英语

一部绝佳的续作,一场伟大的心灵探索。

这部电影中同样出现了很多心理学的概念,但最有趣的是电影对青春期心理的把握。

初次步入青春期的人,急切的寻求认同,以至于被焦虑驱使行为失据。

但出于种种原因,中国学生的青春期是被延后的,所以我们总是在上了大学后才体会到这场焦虑带来的风暴。

电影非常细节,乐乐依然是主导的情绪。并非每个人都是如此,比如父亲的所有小人都是怒怒的样子。

这部电影依然聚焦人的成长,主题是人的自我的多样性。青春期的一大特色就是激素水平导致的情绪不稳定,以及逐渐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压力。

青春期之前的人,对自我的评价可能是单一且确定的。要么好,要么不好。但接纳自我以及世界的复杂性,才是成熟的表现。

至于新出现的几位小人,焦虑、尴尬、丧丧(ennui)、慕慕(envy),除了后两者没什么存在感,都比较有趣。

焦虑作为力量极强的情绪,电影做了精彩的刻画,毕竟能作为精神疾病的情绪都非常强大。第一部是抑郁,第二部就是焦虑。

焦虑的底层驱动力之一是恐惧,人会用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加强自己的焦虑。而在擅长利用焦虑和恐惧控制社会的土地之上,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乐乐的处理方式。我们无法控制,焦虑时学会主动放松。

豆瓣上有人说这是一场一个半小时的认知疗法,确实有这个味道。所以剧情也许薄弱了些,但不影响这是一部有趣的电影。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