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来之前,同事们拉了个群方便沟通。我把群名改成了济南的冬天。
论说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有印象的实在不多。但这篇济南的冬天却一直在脑海里,趵突泉冒着热气的景象让人向往。
本来打算在济南好好玩几天,可惜食宿由主办方安排,不太好自己再定酒店,迫不得已开完会就得回来。
去程的飞机晚点,换了一架山东航空。不愧是孔孟之乡,飞机上的小电视放的安全注意事项都是孔子讲的。之后的节目就是中医探秘了,我丝毫不感兴趣。节目里有个巴基斯坦的小哥晃荡,讲着他们的传统医学和中医的相似之处。
在学术报告上见到了非常多极为优秀的前辈,也知道了我同辈人的最近的动向。
如何处理同辈压力?数学是非常残忍的学科,类似于运动员。从业者们受到很强的天赋限制,而这种限制几乎不可能被勤奋所跨越。
观察中国运动员的培养方式,从小选拔某个苗子,然后集训、层层筛选,最后只能杀出一人。但这种苏联式的举国体制显然是打不过国外商业化的,以兴趣驱动的运动模式。
数学也一样,全身心的研究数学,大概率是走不通走不远的。只有保持生活的状态下,不极度用力,才能走的更远。从长远来看是如此,但正如运动员的培养一般,不断逼近极限的大量训练时必要的。只有保证训练时间,才能找得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状态,才能发现自己的极限并最终绝望。正如魔法少女小圆一般,战斗的终局就是绝望的死亡。
这便是常见的 tradeoff,需要在勤奋和生活中寻求平衡。但生活中到底有什么是重要的呢?倒是可以看看为了保持敏锐的认知,人需要得到满足的基本需求。温饱、社交、亲密和认可,这是生活中必须存在的东西。但是回到主题,对于天赋不高的人,做数学和健身一样都是极度消耗能量的活动。而且比作为兴趣的运动更残忍的是,数学类似于一场无休止的搏杀。除了少数有资源的幸运儿,艰难的工作甚至成为了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
所以一定要利用,争取已有的资源,必要的时候只能放弃抓不住的东西。人生已经到了不能无休止增加的时候,静心修炼,其余的交给神、上帝、佛陀或者别的什么超越性的存在。
得知同辈人已经做好出国的准备,而我还在慢悠悠的没有下定尽快出去的决心。对于我来说,回顾一生,似乎总是陷入动力不够的困境之中。高中没别的事好做就天天刷题,但并没有针对性的提高英语和化学,只是沉浸于把所有数学题目做出来的目标中。上了大学,心思野了,没把时间花在本职工作-学习智商,反而零零散散做了不少别的东西。直到后期,除了学习没有别的事可干,才开始追求拿到高分。硕博也是,前期应付讨论版,大量时间花在了别的事情上,直到后期才开始专心写作论文并做了一点东西出来。
对于我来说,似乎感受野非常狭窄。同一时期只能专心干好一件事情。那么选好这件事情就非常重要,我不擅长在一段时间同时关注几件事情。过去的一年,我忙于尽快满足学校的考核要求。业余时间尽然没有考虑出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满足教学任务。按照时间划分,除了睡觉的16个小时中,平均每天学术 3h 16m,行政 1h 27m,教学 24m,总工作时长为 5h 7m。 运动 27m,进步 1h 18m,休息 3h 33m,我还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用于与爱人相处。
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时间数据,将出国显式列了出来。需要将给自己的时间中多匀出1-2个小时的时间专门用来琢磨怎么出国。时间在何处,生命就在何处。三思而后行,对于每日时间的分配,要花费时间来分配才行。
这次匆匆来到济南,几乎没有任何出校门的时间。这可能就是学术出差的常态,我们不会有多长时间在这里走走逛逛。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们轮流站起来敬酒。听闻一位拿了大基金的老师被家里的事情牵扯,艰难的带大了孩子。又听闻一位95年的博士生得了癌症,仅仅十个月就离开了人世,几十篇文章也从此没了意义。
人生无常,要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Chat: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