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小森林 リトル・フォレスト (2014)
  • 导演: 森淳一
  • 主演: 桥本爱 / 三浦贵大
  • 语言: 日语

电影版星露谷物语,简单画面与言语之下,同样的意蕴悠长。

人与食物的距离,人与土地的距离越来越远。都市中的人,很容易以为食物就是凭空出现的,或是把钞票放机器里就能自动生成的。

于是就忘了劳作与食物,食物与时节,时节与人生的关联。

在大城市伤透了心的市子,回到了连便利店都没有的乡村小森。

自己做食物有一个特点,只能做那么多。比如米酒,也就只能一次一锅。不能好喝就再来一瓶,这是一种天然的克制。

市子大晚上把小两岁的学弟佑太叫过来一起喝酒,嘱咐不要让吉子知道,视听语言非常暧昧有趣。他们之间互有情愫,可却没人挑破是否要有长期承诺。

这下更像星露谷了。说起来日剧就喜欢睡自己的朋友,也是黄金时代性开放的缩影。现在的日本单身率极高,也往性冷淡的路上一去不复回了。

这房子是母亲留下来的,看起来是单亲家庭。从她母亲知道很多城市品牌并且可以自己模仿来看,应该也是从城市逃离回去的。母亲还有个痴情的外国情人,非常有趣。

日本的农民为何可以支付得起这么好的居住条件呢?日本的蔬菜非常昂贵,对农业也有扶持。农民自然不必受到严酷的剥削。

佑太回来乡村的原因很有意思,厌倦了城市人讲的空话套话,他们自以为懂得一切。他不想成为别人替你杀生,还满嘴大道理的人,他是真心喜欢小森。

市子不敢盖温室,怕离不开这个地方,更怕自己在这个地方扎下了根。

劳动是为了换取食物,想要吃好就得劳动。轮回的每日都会被劳动和食物所填满,小森比都市更接近生命的本真。

晚上看电影看饿了,拿饮水器即出热水泡了合味道,相当美味。日本人做的东西就是细节,可以看出早早走向现代化的东亚文明可以发展到的极高的高度。

食物要想好吃,蔬菜得抽筋,鸭毛得细心拔掉,这些细节非做菜之人不可知。秋篇结尾的歌,唱出了最终发现用心之人的情绪。

日本的电影总是在细节中漫溢着情感的波涛。

今天在知识星球里看到小西的一个回答,感触颇多。身在大城市,若是没有感受过大城市相较于县城没有的东西,那和活在县城没有任何区别。同样的,没有兜兜转转从城市回到县城,那对县城的独特也不会有察觉。

同样的,来自乡村又回到乡村的人。是因为没能在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联接。有机会的话,还是希望自己能在见过的“世面”中活一场,无外乎都是辛勤劳动,换取食物。但劳动为何,食物为何却大有不同。

当然,我在这里指的是没有城乡二元结构的地方。二元结构的压迫之下,人们为了过上像样的生活拼命挤往城市,本身就是畸形的。

纳豆原来是包在稻草里发酵出来的,日本的暖桌看着就好舒服。过冬时吃汤菜和糯米糕点,真是东亚特色。

没能好好面对大城市人与人的关系,躲回到了小森。日复一日独自一人的辛苦劳作中,市子也在逃避那些最重要的事。未来是否会一直在这里,又需要做多少的打算。

关键是,要不要与人发展长期的关系?

男人把什么家务活都推给女人,撑死说一句工作好累。可若是只身一人,工作和家务都得自己做。

但单亲妈妈呢?子女对母亲同样也是如此。

市子母亲的离开,就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异常的普通日子,从此杳无音讯。市子至今都在回忆自己到底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但离开就是如此残酷,一方早已做好准备,但另一方只有在漫长的年月中逐渐疗愈自我。

市子休息好后,也如母亲般再次离开这个地方。她没办法说服自己留在小森,这里也暂时不是现在的她想落脚的地方。

佑太和吉子在一起了,市子也去城里找到了老公后回到了小森。这部片子的情绪含蓄内敛,却在眼神交汇中喷薄而出。

结尾的神舞,正是劳作与食物、衰老与新生、自然与人的赞歌。每处皆如此,日日是好日。

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让我接触日本乡村的作品,缘之空。虽然是 Galgame,但抛开情色的部分,对于日式乡村的刻画非常迷人。

但出发后重新回到的故乡,看似轮回,实则更新的力量隐藏其中。电锯、瓦斯炉、年糕机、耕地机,不变的是人养地,地养人。

也就只有日本能办得到啊。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