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
- 标题: 生育制度
- 作者: 费孝通
- 出版时间: 1946
如果搞不清楚山河四省或者红色中国的人情运行法则,那就去看乡土中国。同样的,如果搞不清楚上一辈人口中的家族婚姻传承到底是什么,中式父母和子女到底是什么关系,可以看这本书。
人类可以避孕,生育便不是本能,而是社会新陈代谢的必须。
婚姻是为了生育,为了缔结稳定的抚育关系,所以才有大量的社会关联强迫婚姻的稳定。
费孝通认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三角是有孩子的婚姻。这是一百年前的观察,直到现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生育依然是必经的节点,而婚姻,是通往生育的必经节点。
传统的山西,丈夫在老家结了婚生了孩子就出门了,十几年挣了钱就回家养老。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同学的话,找个老婆,就能出门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是包括男女除了上床不怎么见面的。
耕作一块农田需要熟悉土性,人在陌生人中也很难工作。所以远嫁入赘,都是艰难。安定的生活,稳定的人群,长久的住所,是从事更艰难工作的前提。
人的成长,必须学会集体生活的规则。规则包括做了什么可以锦上添花,但更重要的规则是不做什么会导致麻烦。我想我应该着重考虑最重要的规则。所以我如果去了另外一个文明,我得着重去看那边的规则是什么。
至少我不喜欢乡土中国,以及后来红色中国的规则。
人若是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根本不知道现在要做什么。现在做的事,都是为了未来。但人总会后悔,因为预料的未来往往不会发生,于是重来一次就是普遍的愿望。
要么彻底放下过往对未来的想法,大彻大悟就重活一次。一般人做不到,那就生个孩子。
“要飞的,终于飞了。”父母的理想,终究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被子女所挣脱,小润离家,中润出省,大润出国。就算在稳定的环境中,子女要结成新的家庭,原来的家庭自然也要破裂。这往往是贪恋权力的父母所无法接受的。然而即使是在传统社会中,这种离家分家的社会性断乳也是必然存在的。
琢磨一下,现代中国的年轻人,这种社会性断乳似乎来的非常之晚。很多人即使工作了,也把自己当作父母的孩子,要为这个家庭的延续承担责任,相比较之下自己的社会化却不那么重要,每天还能和父母聊一两个小时的天。直到自己结婚那一刻,形成了新的家庭,似乎原有的家庭才最终破裂了。
费孝通的人口观点非常有趣,驳斥了马尔萨斯的资源论。他认为正是社会结构需要那么多人,人才会生育。如果想要限制人口,改变社会结构,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人口自然就下来了。现在各国都着急人口的减少,本质上是未来结构性的缺人。
至于父系偏重,费孝通认为,只要世代继承作为主要的传承手段,必然会只偏重一系,不论是父是母。但会有补偿,比如嫁妆即女性继承自父系的财务。由此,要想改变单系,那就只能变更掉世代继承。
一个正常的社会,必须让人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即,年轻人必须要能够找到工作独立生活。由此看来,失业率是一个社会能否稳定最重要的指标。
中国的失业率已经事实上非常高了,那些没有工作无法独立生活的人,目前还是在家庭的继续抚育中活着,但这绝不是长久之计。家庭的财富有限,尤其是目前政权掠夺愈发酷烈的当下。大部分无业,找不到在社会位置中的人,若没有出路,是非常可怕的。
那么有限的工作,就先分给刚从家庭走出来的人(应届生),必要时夺去已经社会化的人的工作(优化)。但后者也需要生存,尤其是已经结成家庭承担抚育任务的人,没那么多岗位又能怎么办?
那唯一的出路只有一条了,战争,通过战争消灭人口控制人口,以及极权,通过上到下最酷烈的压迫与暴力(实际上是内战),来维持社会的存在。

Chat: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