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争真正的纪念
走在路上,被后面骑车的人大喊了两句,才发现人行道上专门分了自行车道,砖头的颜色要深一点,忙不迭的往旁边绕,嘴里说这 sorry。
在超市想买点蛋白质,东挑西挑选了个看起来最安全的包装香肠,回来一查就是对肠胃最危险的烟熏生吃类, Kabanos.
洗衣服的时候,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问ChatGPT分别是什么意思,最后写了长长的说明书才会洗。

今早虽然四点就醒了,还是尽力在床上待到了五点,晚上九点半早早就睡了,这样算下来我的时差已经快要倒过来了。
七点出门,有着漂亮的朝霞。红色的屋顶上,停了好几排同样沐浴着阳光的鸽子。一切就像之前看过的关于欧洲小镇的油画,让人迫不及待想要融入其中,却隔着一层语言的薄纱无法穿透。
来到此处,需要花时间安排一下自己的工作,余下的时间,看如何能让自己更多的体验这片富有魅力的大陆。
我在校园里走路的时候,碰到了一位开着BMW的自称来自意大利的小哥。他说他的手机没有网,让我帮忙查一下去慕尼黑机场的路线,然后借口需要拍清晰的照片,把我引到了停车场。交谈中,他说自己有亲戚在中国,所以会说几句中文。然后说自己是一位服装设计师,刚拿了奖,打算飞到迪拜去,想给我件衣服当做礼物。让我去车后座拿衣服看看,到这里就有点不对了,但我担心是人口贩卖,借口有事就跑回办公楼。
小红书上一搜,还好是要钱不要命的主,没打算把我塞到车里面卖走。后续的流程大概是,让我相信他是服装设计师,然后借口需要帮助让我给他打钱。这种套路大概在十几年前的程度流行过,没想到在德国能碰到这么原生态的诈骗手段。
从这个家伙会说一点中文来看,应该是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或学生来诈骗的主。这么想也很有意思,我们在中国活着,预先假设所有的陌生人都不怀好意,为何这样的老外能骗到中国人呢?我想一个可能性是,欧洲大部分人总体上比较友好,让刚出国门的中国人放松了警惕。另一个可能性是出国留学的大部分家里比较有钱,或者人比较年轻,没有经历过复杂的社会。
当时刚上大学的我,在牛王庙地铁站就碰到了类似的事。一个阿姨在地铁站口徘徊,看到我后问我能不能请她吃顿饭,她从双流机场过来没有手机没法付钱也迷了路。我就问她没有手机咋来从双流来的牛王庙。她就说,看我不想帮她,再找别人吧。
欧洲没有国内大城市看似的安全(这种安全是以少数爆发的可能为代价的),需要自己留心很多事情。
在欧洲的同事有人熬夜看北京的大阅兵,朋友圈里面也有不少人在转,我是一眼都没有看。在这个极富意义的时刻,我去了小镇上的纳粹大屠杀纪念碑那里,感受真正文明的纪念是怎么样的。
纪念碑的德语是 Stolperstein,是镶嵌在欧洲特色石头人行道中的巴掌大小的小铜牌,是在受害者最后自由生活过的地方门前。每一块铜牌纪念着一位被纳粹迫害、驱逐或杀害的人。

Hier wohnte Iwan Weinstock, 这里曾经居住过 Iwan Weinstock
Jg. 1859, 出生于 1859 年
Deportiert 1942, 1942 年被驱逐
Theresienstadt, 被送到捷克的特雷津集中营
Tot 8.12.1942, 于 1942 年 12 月 8 日去世
纪念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再开始一场战争,而是让人们记住战争给所有人造成的痛苦,尽力让人们不再发生战争。
办公室里来了一位阿尔及利亚的博士生,过来访问两周。他的英语不是很好,主要是说法语的。我和他短暂进行了沟通,发现我们两个的英语水平都是半吊子,也能沟通的很好。可惜我依然记不住他的名字,记性太差。
之后我在小城市中心闲逛了一下,走到了中心教堂那里。教堂外的长椅上确实可以喂鸽子,但也有非常多的小飞虫。所以这几张椅子上感觉坐着的都是衣衫不太整洁的人。往住处走的时候,见到了街边离着的公共图书角。每个人都能往进放书,也可以拿出来自己看。我在角落里找到了一本唯一的英文书,基督教的历史。而唯一一本正面朝向外部的书籍,是马丁路德文选,这位事实上开启了信仰自由的神学家,同样是德国人。想起了我在新加坡看到的那个宗教书店。自由。
在我看书的时候,一位流浪汉背着很多袋子路过。生存的焦虑又涌上心头,如果我在学校生存不下来呢,如果我之后找不到工作呢?后来又转念,就算没有工作,我也能可持续的再活十年,这十年中总归能另外找一条路。
享受生活吧,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
今日德语
Mensa 食堂
Stolperstein 绊脚石
Auf Wiedersehen 再见
Tschüss 口语化的再见
Chat: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