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朋友们反复讨论并螺旋式增强焦虑的过程中,我提出对抗焦虑与恐惧的一大方式就是专注。构建自己日常生活的Routine,并专注于少数自己能做的事情之上。经过最近一次的国外长途旅行,我已完成出国主要的目标。另外在在磕磕碰碰中逐渐建立起日常,我意识到不管国外还是国内,面临的困难实际上是一致的,唯一的差别就是有无结构性的阻碍。

国内结构性的阻碍自不必多说,国外最主要的阻碍就是语言。不会语言,甚至连文盲的处境都不如(文盲好歹听的懂说的出来)。所以每一个出国的人,很快就能意识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一大表现就是语言能力突飞猛进。但这绝对不是因为身处国外就自然能够获得的能力,而是同样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的。唯一的优势在于可以浸润Immerse
在某个语言环境中,很多单词会重复出现。但对于来非英语国家的我,这一条就非常艰难。

经过这次长途旅行,我明白了一些东西。人的时间实际上是有限的,像自己可以拿来投资的钱一样。 我从去年十月份开始将所有的风险投资撤出中国,我也打算今年十月开始将所有在思想、人文上的投资也撤离中文了。逐渐做到读英文书,看英语的新闻,听英语的播客,看英语的视频。做英语的记录,与人做英语的交流。语言类似技能,有些人学得快,有些人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加油。

想到这点,我就转头出门去买了本英文的圣经。我本来就不擅长去交朋友,那可以通过参加某个固定的以交流为目的的聚会来结交朋友使用语言。在非英语的国家,我想这可能是少数可行的路子了。毕竟说语言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要交流什么问题?

看了两集 Anthony 讲为何有些留学生出国后变得更加爱国,甚至在国外复制一个小中国出来。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西方这种个人主义文化,实际上更讲究一个人如何将自己与外界建立关系,如何主动融入当地的文化并保持开放的思想。否则,孤独是非常难以克服的一大障碍。